2025年11月21日下午,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王爱菊教授应邀莅临中国·ok138太阳集团,在三教3408作题为《区域国别学视角下的英语教学与文学研究》的学术讲座。中国·ok138太阳集团院长甘文平、教学副院长付小玲、科研副院长曹梦月、中国·ok138太阳集团各科研团队的老师们及对讲座主题感兴趣的学生们聆听了本场讲座。讲座由科研副院长曹梦月主持。
![]()
讲座伊始,副院长曹梦月对王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与真挚的感谢,文学科研团队负责人文静对王教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王爱菊,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武汉大学“70 后”青年学者学术团队的带头人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文学与文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曾获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优秀研究生导师”等多项荣誉。
![]()
讲座中,王爱菊教授首先系统剖析了外语学科当前面临的四大挑战,指出这些挑战也是外语学科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王教授强调,应立足中国语境,深入贯彻落实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要求,推动外国文学研究参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接着,王教授系统梳理了区域国别学的发展脉络,通过引用多位学者观点,深入阐释了“地区”与“区域”的本质区别,强调区域研究需关注其动态性和全球网络关联。同时,王教授揭示了区域国别研究政治性、学术性与应用性统一的三重特质,并提出外语学科应对范式变革的三种路径,呼吁外语人应发挥语言优势,在跨文明对话中担当“阐释他者、发现自我、联动全球”的桥梁作用,建议将国别史、文化专题等融入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讲座结束后,王爱菊教授与中国·ok138太阳集团师生进行了热烈互动。针对教师们普遍关心的科研方向选择难题,她建议要立足语言优势、对接国家战略,在区域国别学框架下找到自己的学术坐标,鼓励青年教师从非西方英语文学切入—如印度英语文学、越南英语文学等,逐步形成研究特色;在跨学科融合研究方面,则应从个人兴趣出发,主动补足知识短板。

最后,副院长曹梦月进行了总结发言,对王爱菊教授的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结合外院教师在磨课中的教学展示,探讨了如何将区域国别学融入日常教学实践。本次讲座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既厘清了区域国别学的学理逻辑,又提供了可操作的教学改革路径。同时,本次讲座紧扣国家战略需求与学科前沿变革,为外语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与实践路径,为科研选题、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注入了新动能。
撰稿:文静
摄影:徐瑶瑶
修订:曹梦月
终审:彭璇